課業政策
教師會為學生設計不同的課業及評估,讓學生循序漸進達至預期的學習目標,當中包括在課堂上、午息或導修課中,由教師引導完成的不同形式課業;教師為學生布置的各種家課和作業,不論是課堂上的課業、預習或作延伸的家課,都是學生學習經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。學生透過完成不同形式的課業,加深對課題的理解,建構知識,鞏固課堂所學,激發思考。
課業的目的 和質素較數量更為重要,而課業的數量與學業成績亦無確實關聯。學校及教師應善用有效益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6-3 的課業及推行適切的學校課業政策(包括家課政策):
- 避免機械式的操練,以多元化課業,發揮課業的功能:
- 讓學生鞏固所學,加深對課題的理解,並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;
- 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, 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難點,
- 啟發思考,培養他們的好奇心,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;
- 以積極的態度,應用所學,延展學習,同時可讓學生學習承擔責任,建立自信及培養 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- 讓教師評估學生在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表現,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可改善之處,提供適時回饋,並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。
- 讓家長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、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,從而作配合。
校本功課政策
1 目的
l 促進學生學習,讓學生藉家課測試自己的學習進度,並鞏固所學知識。
l 藉著家課練習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。
2 基本方針
2.1 同級各科任教師共同商討家課分配量,遵照分科會議議決方式執行。
2.2 中、英、數各科教師每天必須平均給予學生適量之家課,其餘科目則根據課堂需要而定。
2.3 家課形式宜多樣化,並能達到激發學生思考及鞏固學習之效益。
2.4 各科同級科任教師必須清楚家課分量及內容,並切實執行。
2.5 同班科任教師須協調平均分配各科家課,避免家課量過多或過少。
2.6 於考試後會進行查核簿冊,科主任按時交出擬查核之簿冊予教務主任,經課程主任及校長審批後,再由科任老師於指定日期交出進行審核。
2.7 學校每年均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做家課的情況,以便訂定合
適的家課量。
2.8 家課的主要作用是鞏固和促進學生的學習,而機械式重覆抄寫的家
課,例如抄寫課文或字詞、書法練習等,會因應學生程度和實際需要而安排。
2.9 家課的種類及簡稱表已列寫於學生手冊內,家長可隨時查閱。
2.10 家課政策已上載於校網,家長可隨時查閱。
3.運作程序
3.1 同級同科教師以小組形式商討該科家課分配事宜。
3.2 同級同科而不同班之家課份量及內容可稍有差異,但仍須以「進度」
及「協議份量」作標準。
3.3 每天之家課,教師須填寫於課室日誌及家課板上(兩者必須統一,
詳見學生手冊內家課簡稱表),並著學生填寫於學生手冊內。
3.4 除部份補充習作外,所有家課應由教師親自批改,並指導學生改正及跟進。
3.5 學生共同核對之作業,教師亦應查核;並加以指正錯誤及鼓勵。
3.6 一、二年級推行家課上網計劃,讓家長每天透過互聯網查閱當天家課內容。
3.7 一、二年級每天的中英數家課不多於兩項,星期五或假期前可按需要而酌情增加功課量。
4.欠交家課處理
4.1 學生欠交家課須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師即時登記於欠交家課紀錄內
,並填寫家課冊通知家長作出跟進。
4.2 科任教師須跟進欠交功課的學生,並著其補交。
4.3 若欠交功課的情況持續應與家長聯絡並協助學生糾正惡習
亦可請級任訓輔教師共同跟進。
4.4 欠交功課達二十次或以上,需通知訓輔主任,要記缺點一個。